电力王国的“无冕之王”
文/图 何淑滨
访厦大管院EDP第六期资本运营总裁班(创业板方向)学员福建中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添旭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张最美的蓝图,它让每一个人都有迈向成功的使命感。然而成功并非一蹴可就,必须靠自己一点一滴去累积,一步一脚印的努力,方能达到目的地。”——导语
走进陈总的办公室,一目了然的简约整齐,陈董用他的功夫茶迎接我们,约见他于自己的办公室,想来是为了更真实的了解他于斯繁忙办公、指点江山的身影。整整一个午后,他爽朗而健谈,同我们分享了他曲折难忘的“创业上市”的经历。
一步一脚印 有着貌似北方人高大的身材和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如若陈董不说他是地地道道的福州人,真会误以为他就是地道的北方人。但他还是和北方有着莫大的关系,本科四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毕业后又“十年武汉”从事与他化学专业相关的机械工业部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工作。如果不是1988年研究所派他到广东办窗口,他可能不会萌生自己创业的念头。在当时市场化经济“下海热潮”中,这个念头得到几位同他一样有着本科生或研究生学历背景的同事首肯,于是他们组成一支颇为特殊的具有书卷气息的工程娃娃兵,同创事业,虽苦亦乐。
陈总回忆起当年毅然离开研究所,回到福州自创“福州恒达经理技术有限公司”,他莞尔一笑,“最近有部热播电视剧叫下海,我觉得我后来离开自己的化学专业从事电力行业的经历跟这下海的时代背景很相似”。从为福州电力局清洗第一台设备变压器到千里迢迢跋涉到广东省清洗所有乡镇的设备变压器,他们渐渐走入了电力这行业,只是开始的时候条件甚是艰苦,住临时房,睡铁床,吃大锅饭,他们以专业严谨执着的精神一一克服下来,完成所有工程的时候,一位50年代的电力前辈竖着大拇指称赞说道,原本以为你们这支高学历娃娃兵干不了这么艰苦的工程,但没想到你们完成得如此出色。至今陈董依然记得他不经意的一句话,“电力这行业你脚一踏进来就不会想离开了。”后来果真一语成谶了,陈董踏进电力这行业,一做就离不开了,而且成为民间心目中电力王国的“无冕之王”。
乘着98年“城市电网改造”这股东风,陈董敏锐的感觉到电力发展的大时机已经到来,凭着超强超前的学习能力,他开始由售后转为售前,同时紧跟国际上电力发展的脚步,一步步走向自主生产电缆附件等输配电设备的道路。这样自主化生产使当时的产品价格低于国际水平,成功打败了曾经在我国一统江山的外国电力公司,真正让老百姓买到价格适中的电力设备,利国利民,何乐不为。因此中能电气开始在全国电力市场闯出了属于自己一片天空,电缆附件在全国的销售量占绝对第一,市场占有率达30%。这样的成绩并没有使他感到满足,反而提醒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国内电力设备技术始终停留在模仿国外技术的窠臼中。如何的创新,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能与国际品牌企业产品相抗衡的电力产品成为陈董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
听陈董谈他这二十几年的创业经历,我眼前突然闪过苏轼前赤壁赋里的这句话,稍一修改便即贴切,“方其艰苦创业,坚韧不拔,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此中英雄,当在眼前。”
点拨之恩,怎敢忘怀? 谈到中能电气上市的经历,陈董一脸的感怀,此中经历一言蔽之,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2007年的上市热潮中,陈董开始努力做各种上市准备,到了08年上半年股市急转直下,期间甚至出现停市状态,他开始审视自己的上市准备是否足够,相关的知识是否掌握,知困方能自强。于是他特别选择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DP上课,成为第六期资本运营总裁班(创业板方向)的一员,在这里他接触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有会计师、律师、企业家等。“在EDP学习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受益非常大,与同学在一起不仅可以沟通交流资本方面的学习经验,还可以得到彼此的信任和支持,而且EDP提供的师资非常棒,邀请的老师能够提供给我们很多帮助。”陈董诚恳说道。
带着目的认真求学的他巧遇了“创业板之父”陈鸿桥的一堂精彩课程,他听得兴致勃勃之余,主动跟陈老师请教自己企业上市尚处在困境之中,要不要继续努力上市,选择创业板合适吗?陈老师以他专业的判断为他指导解困,由于当时政府鼓励企业创业板上市,所以陈老师简单的一句话“中国政府一旦努力要做一件事,肯定就能做好”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斯时斯刻,陈总之前所有的意志消沉皆已烟消云散,他接受了陈老师的建议坚定地选择创业板,重新定位、重新选择合适的团队准备一系列上市的工作。“如果不是陈老师的点拨,我想我有可能会失去上市的信心,第二次和陈老师在福州证券交易所见面的时候,陈老师又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陈董感激说道,“就这样我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团队,重新定位企业发展战略,更客观更真实反映企业发展情况,所有的上市准备变得顺利起来。”
“上市过程中又巧遇EDP的李亮老师,”陈董兴奋回忆道,“当时上课的时候知道他是深交所的发审委委员,下课的时候为了让老师加深印象我还特地提了几个问题。”真的到了见面会,陈董的一声“老师”让李老师颇为吃惊,平常被叫惯了“主任”的他顿时眼晴一亮,一问才知道是陈董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DP的学员,李老师一下就记起他来并幽默道:“这么快就报材料啦。”
正是这一声老师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后来在申报材料的一些小细节上,李老师适时给他提出了整改建议,细节是魔鬼。“如果当时没有李老师的点拨之恩,上市过程曲折难料,没准就有延后再来的危险”陈董感激说道。
经此上市一役,陈董对厦大管院EDP的感情更加深厚,与同在福州的七个同学成为六资班传说中的“八仙”,各显神通之外,每两月一聚变成一种习惯,歌酒从容之余还是继续关注资本,互相取经。彼此的信任真挚早就不言而喻,“只要一个电话,都会抽出时间聚聚,这才是同窗情谊。”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抬头发现陈董办公室墙上挂着好看的风景照,一帧帧的像是油画,想来是出自专家之手,一问才知道这些只是陈董拍摄诸多风景照其中的几张而已。叹为观止外,不禁为他超乎专业的摄影技巧神往,从构图到取景每个细节都那么讲究,他信手拈来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这张为捕捉初升太阳的景观,我们开车到山顶等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天还没亮便开始调镜头等着。”陈董指着其中一幅雪山风景图如是说。为捕捉一个镜头需要长久的潜伏等待,这和他认真做事的精神是相通的,如同当年他们几个年轻的小伙子一样,为了完成一个工程艰苦卓绝的等待着。
他用镜头捕捉自然摄人心魄的美丽,更在风光中寻找旋律和节奏,这使得他的摄影作品,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韵味。他笑说他最喜欢拍的就是自然风光,仔细看着墙上每一帧照片,我认为不能单看某一张,而应该连在一起看布局,才感受得到如交响曲乐章般庞大壮阔的美丽,感受到摄影者行走于自然与天地之间惊人丰富的审美感知。
配图: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配图: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庄子有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样的大境界,谓之磅礴。庄子其实在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开阔的眼界,广大的胸襟,方可“心游万仞”,而不为名利所烦,俗事所扰。
陈董无疑是有着这样大胸襟的人,他愉快的享受着工作和生活。当这个社会普遍处于浮躁状态的时候,当别人都觉得很委屈的时候,他却“此心安处是吾乡”。忙于工作岗位上,快乐工作;闲于四处旅游中,走访世界,亲近自然,遨游天地。从这些照片中仿佛能读出天地自然瞬刻永恒的神秘,不问因果,不提时空,瞬间的美打通了短暂与永恒的关节,谛听永恒的三昧。看着他愉快地指着办公桌上的地球仪,怡然自得表达环游世界的梦想,心不免为之一动。这就是一步一脚印的执着精神,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留下自己的足迹,我想他定能做到。
他,是学者型的企业家;
他,是摄影爱好者;
他,是福建中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期望能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留下自己的印记;
他,愉快的享受工作和生活;
他,有容纳百川的胸怀;
从人生经历来说,他是成功的企业家;从人生修养上来说,他又是一个具有儒者情怀的书生。
想来这就是岁月不动声色的力量,让他接受了时间的馈赠和积累后,修炼成奇特风骨;才近乎完美地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截然不同的人生。
采访人手记: 淳朴、儒雅,这个凝聚一身艺术家气质的企业家带领中能开创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走进中能,便走进一种秉承着“诚信、勤勉、自律、承担、探索、超越”的企业文化精神。采访中陈董妙语连出,他说诚实守信 做事业也是做人,这就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电力设备关系到民生安全问题,不可有丝毫的马虎,“人在做,天在看”;他还说,对很多事情Say YES很简单,但Say NO就比较难,需要一种懂得进退的人生智慧;回首这三十年来的创业之路,他感慨道,人生要实打实的走好每一步,要“说得少,做得多”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