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4日,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DP泉州中心首期资本运营总裁班启动论坛在晋江市委党校隆重举行。本次论坛吸引了泉州地区的金融机构、商贸企业、实体企业等各界精英的参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洪秋霞老师和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DP中心副主任、何燕珍副教授出席论坛。

在论坛开幕式上,洪秋霞副书记首先代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向参加本次论坛的新老学员表示欢迎。她在致辞中强调:时值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DP中心跻身2014年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商学院高管教育培训项目前50名的榜单,我非常高兴与在座的各位精英学员分享这个喜讯,因为这一成绩的取得体现了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作为中国知名商学院在高管教育培训上的雄厚实力。今天学员们能够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冒着滂沱大雨来到学校学习,及时更新和补充知识,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DP项目将为学员们提供宽广与扎实的学习平台,营造一个优秀的学习交流圈,从而助力商界精英,谱写事业乐章!
本次启动论坛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央视财经评论》的特约观察员霍德明教授为学员们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和投资策略。

首先,霍教授用GDP和CPI来引入宏观经济的话题。他以一张1981-2013年的GDP和CPI叠加的折线图向学员展示了30年来中国产出与通胀的波动情况。在对这张图的解读中,霍教授详释了1989年的政治风波、1992年邓小平南巡、1994年的税制改革、1998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商品房改革,以及2001年中国加入WTO等重要历史事件对我国GDP和通胀的影响。他说:总体而言,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可喜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率平均值达到近10%,面对如此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为何中央政府要进行改革,为何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把经济增速的目标仅锁定在7.5%左右?霍教授用这个问题进一步引申演讲主题并带动学员们思考。
在学员们的一阵热烈讨论之后,霍教授用两张图展示了1981-2013年中国的消费和投资在GDP中占比的变化情况。学员们看到随着中国GDP的高速增长,居民消费占比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是因为中国人自古有勤俭节约并且有储蓄的习惯吗?在这种更加困惑的情况下,霍教授道出了其中的缘由。他说:“宏观经济学告诉我们有投入才有产出,而投入一个是劳力,一个是资本。中国最大的问题在于资本的回报50%以上没有回到家户手上,而是变成了企业储蓄。家户只能获得劳动力的收入,在这种可支配的收入非常少的情况下,家户的消费只占GDP的1/3就不足为奇了”。针对着中国不良的经济现象,霍教授继续讲解了应对策略,他说:中国不应追求产出的极大化,而应追求收入的高分配,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使家户收入和GDP同步增长。因为中国长期以来是个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依靠投资与出口来支撑经济的增长,可是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它最终引致产能过剩,同时大量的出口带来的巨大外汇积累,也终将导致国内资产价格的上升。
晴时耕种雨读书,同学们在论坛上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热情。演讲结束后,仍然意犹未尽,纷纷对霍老师精彩的演讲和深刻的分析报以热烈掌声并举手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