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DP顶级项目--厦大*台大企业家经典研修课程(国学班第11期)在科学艺术中心多功能教室举行隆重的开班仪式。出席本次开学典礼的领导有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木志荣副教授,管理学院EDP中心主任朱平辉教授。典礼由管理学院EDP中心副主任何燕珍副教授主持。
木志荣副教授代表管理学院致辞,他首先代表管院全体师生对企业家经典研修课程班新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此次企业家国学经典研修课程,是厦大管院EDP与台湾大学强强联合,汇集两岸名师,联手打造融人文关怀、修身哲学及文艺赏析于一体的顶级课程。而厦大管院一直以倡导企业家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精神、塑造企业家大格局为己任;以组织发展和培养符合当今和未来需要的具有前瞻精神、商业智慧、全球视野与人文关怀的复合型领导者为自己的使命。他期望通过此次顶级课程,引导企业家对国学的正确认识和理解,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让企业家更好理解做企业的意义和使命。
随后朱平辉主任为新同学们做学前教育,进了厦大门,就成了厦大人,因此遵守学校的课堂纪律,积极参与班级组织活动,重新找回学生时代的感觉。
开学典礼之后,管理学院EDP特别邀请了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入室弟子、《百家讲坛》主讲人钱文忠老师为新学员开启国学课堂——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所有经济上的发展,最后都将兑现于‘文化软实力’,否则,就会失去正当合理性;我们应该明白,当下‘国学热’正是这种需求的反映”;“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是不会有幸福的。”钱老师如是说。改革开放,我们在信奉西方自由、民主、平等、法制、人权的普世价值观念时,我们是否要思考“中庸之道、孝悌、温良恭俭让”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改革开放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创造了许多经济奇迹,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些可以承受,有些不可以承受。那就是中国遇到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的大难题----信仰、文化、精神的缺失、道德伦理的沦丧,表现是全民都不高兴,不满情绪日益增长,没有安全感、幸福感和尊严感。道德的水准和底线岌岌可危,许多传统文化失去了意义。
两个小时的演讲,钱老师引经据典,通过许多生动的事例,引起全场同学的共鸣与思考。他呼吁人们要对我们历经劫难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保护,未来的挑战是文化的挑战。
“当一个民族向世界证明自己也确信自己能够做到很多事情以后,决定你是否强大的不是你能做什么,而是你有哪些事情不能做。我想,国学在今天的意义就在于,重新弥合传统和现代的断裂,树立一种判断当下事物的价值谱系,更多的敬畏,更多的自尊自信。”
——钱文忠语录
社会没有幸福感
“我上学时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到后来改革开放后,又流行起另外一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所以拼爹是在20年前就有的事。”在幽默的开场之后,钱文忠却抛出了一个如今正被热议的话题:从以前完全不重视传统文化到当下民间掀起的“国学热”,这三十多年间中国的社会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中国打响GDP保卫战的这些年,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钱文忠老师展示了一组数据,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大陆地区的GDP是改革开放之初的68倍,2007年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总和是1978年的168倍;但另一方面,百姓的幸福指数和快乐指数却在持续锐减,人们的心灵日益空虚,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都只是因为社会正在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渐行渐远。这是当今社会所面对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也是政府需要正视并且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钱文忠老师以前段时间央视节目“你幸福吗?”为例,从侧面说明了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幸福”才是大家最关注的字眼,而这其实这也意味着社会终于开始觉醒:经济、物质终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只能是人们的幸福感。人们也终于开始明白活着要做什么、为什么做了。同时,钱文忠反对为“幸福”给出一个“标准”、“规律”,因为幸福本身就包含了自由、多元、开放、包容等。人们不能把幸福的标准简单化,即拥有经济地位;有这些固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幸福真的和这些没有必然的联系。
传统文化正遭戕害
钱文忠老师说,近30年来,中国的物质财富急剧增长,自由度增加,社会逐渐开放,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经济唱戏”对传统文化的戕害等。
谈到贫富差距问题,钱老师举例说,央视主持人崔永元一次在湖南一所乡村学校偶然听到学生在问老师:“乘客坐飞机,坐在飞机的什么位置?”老师答道:“坐在飞机的翅膀里。”崔永元十分震撼,于是发起“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并让接受培训的乡村教师免费乘坐一次飞机。钱老师认为,贫富差距已经不仅仅是贫与富的差距,还有“时空的差距”,这差距不但是物质上的差距,更多的是思想和文化上的差距,“那么大的贫富差距会让我们的民族撕裂。”
对当下社会热衷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钱文忠则指出,为达到发展的目的而牺牲掉传统文化,这不会让市民还有幸福感存在。幸福不是经济发展的代价,但现在为发展经济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丢掉了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和孩子们的未来。钱文忠老师呼吁:不能再为发展经济牺牲传统文化了!他认为,传统文化中的温良恭俭让、慈悲和诚信等都是有价值的,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和智慧,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让人们自己找到幸福感。此时,钱文忠郑重而动情地说:“我们一定要对传统文化抱有一丝温情和敬畏啊!”
之后,钱老师却话锋一转,“这些问题都不是了不起的问题,因为最终都可以用钱解决。”他认为,中国当下最为严重的问题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和日益降低的道德、伦理水准存在巨大矛盾,而这正是当代中国问题的文化根源。
“我们正在与传统发生飞速的断裂,这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钱老师认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已经出现了断层的趋势,《弟子规》等文化经典中的“守孝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底线,而近年来不时见诸报端的“儿子杀母”等新闻正是民族文化面临断裂的危险信号,“中华文化会因‘孝悌’被突破而崩塌。”

增强文化软实力
钱文忠老师说,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都是重要的,对于主要靠文化认同凝聚起来的中华民族而言,传统文化就更加重要。但在中国当代史上,中华民族曾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特例——用全民的投入去毁坏自己的传统文化,所以现在社会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已经大到断裂了。他强调,传统文化真正的回暖与复兴,可能要花一代、两代、三代甚至更多代人的努力,所以坚持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是当下社会和政府无可回避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治国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这正是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政治中的应用。他还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主要表现为自己的话语体系、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人文科学、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是否为本国人民所认同、所遵循、所自豪,是否为世界人民所接受、所羡慕、所敬仰。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则更加明确指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有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风范,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影响,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影响。
如今,必须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些破解当下人生难题和生存困境的钥匙。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浴火重生,而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日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持续不断地释放着正能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我是季羡林先生的学生,他曾告诫我,在做公开讲座时要谨记的十个字——‘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讲’。今天的讲座,我敢保证我说的没有一句假话!”最后,钱文忠老师在观众的阵阵掌声中结束了两个小时的精彩讲座,学员们纷纷感慨自己的心灵与素养得到了净化与升华。